《中国史学要籍丛刊》(全十三册)收录《史记》《三国志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战国策》《史通》《文史通义》七种史部重要著作。丛刊所选之书,均为我国传统史学的优秀代表作品,可视为了解华夏历史的“必读教材”。
左丘明撰写的《春秋左氏传》亦名《左传》,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,多以史实解释《春秋》,起自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,终于鲁悼公十四年(前454年),比《春秋》增多27年,以记事为主,兼载言论,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,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,又是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,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。本书是《左传》的注释本,由西晋的杜预集解。
《国语》,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,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。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、齐国、晋国、郑国、楚国、吴国、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。上起周穆王十二年(前990年)西征犬戎(约前947年),下至智伯被灭(前453年)。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、宴飨、讽谏、辩说、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。本书是《国语》的注释本,由三国吴的韦昭注。
《战国策》简称《国策》,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,有《国策》《国事》《事语》《短长》《长书》等不同名称。西汉刘向进行了整理,按战国时期秦、齐、楚、赵等十二国次序,删去重复,编订为三十三篇,并定今名。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、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,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、各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,文字生动流畅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。本书是《战国策》的注释本,由南宋姚宏、鲍彪等注。
《中国史学要籍丛刊》
《史记》作为“前四史”之一,可谓古代史学经典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共一百三十篇,其中本纪十二,表十,书八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。叙事上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,终于汉武帝。全书编排以类相从,以人物为中心,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”,为后世著史提供了良好范例。
《三国志》为西晋陈寿所撰,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,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“前四史”。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《史通》,共20卷,分内、外篇,各10卷。内篇39篇,阐述史书的源流、体例和编撰方法;外篇13篇,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。内篇中的体统、纰缪、弛张三篇早已亡佚,流传下来的只有49篇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。
章学诚所撰《文史通义》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著作,书中主张借古通今,所论涉及史学、文学、校雠学等多个领域,颇多创获,其中“经世致用”“六经皆史”“史德”等著名论断,影响尤为深远。《文史通义》与 刘知幾的《史通》一起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。
作者简介
左丘明,春秋末期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散文家 。曾任鲁国史官,为解析《春秋》而作《左传》(又称《左氏春秋》) ,又作《国语》,作《国语》时已双目失明,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、春秋的重要史事,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。
司马迁,字子长,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,少时游历名山大川,考察文物古迹,后继承父业为太史令,其代表作《史记》开我国纪传体通史之先河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。
陈寿(233-297),字承祚,巴西郡安汉县(今四川南充)人,蜀汉时曾任东观秘书郎、散骑黄门侍郎,入晋后历任佐著作郎、著作郎等职。曾撰《三国志》《古国志》《益都耆旧传》。
刘知幾(661-721),字子玄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唐高宗永隆元年(680)举进士。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开始担任史官,撰起居注,历任著作佐郎、左史、著作郎、秘书少监、太子左庶子、左散骑常侍等职,兼修国史。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《唐书》八十卷,神龙(705年~707年)时与徐坚等撰《武后实录》。玄宗先天元年(712),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《氏族志》,至开元二年(714)撰成《姓族系录》二百卷,四年与吴兢撰成《睿宗实录》二十卷,重修《则天实录》三十卷、《中宗实录》二十卷。
章学诚(1738-1801),原名文镳、文酕,字实斋,号少岩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 清代史学家、思想家,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,方志学奠基人。
您好,本帖含有特定内容,请 回复 后再查看。
#免责声明#
本站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,该帖为网盘用户发布的网盘链接介绍帖,本文内所有链接指向的云盘网盘资源,其版权归版权方所有!其实际管理权为帖子发布者所有,本站无法操作相关资源。如您认为本站任何介绍帖侵犯了您的合法版权,请发送邮件 [email protected] 进行投诉,我们将在确认本文链接指向的资源存在侵权后,立即删除相关介绍帖子!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