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契以来,代有歌谣。自楚骚唐律,争研竞畅,而民间性情之响,遂不得列之于诗坛,于是别之曰‘山歌’。
《山歌寥哉》是继《弹词话本》后,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,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。明代新兴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识的开始,《聊斋》继承了冯梦龙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,描绘了现实之境与理想世界、男与女、善与恶、债与偿、强与弱、神圣与亵渎,充满了对立。虽然现实与幻境都伴随着各种残缺,但《聊斋》绝不是幻灭的悲歌,其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理想的光辉,是我们得以管窥那个不属于我们的时代之洞眼。然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之色彩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图样,本专辑的十一首作品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‘山歌’。
遄飞逸兴,狂固难辞;永托旷怀,痴且不讳。闻则命笔,遂以成编。仙境、鬼域、人间,罗子浮迷途走入仙境,马骥泛海往返于龙宫和罗刹国,朱孝廉入画……冲突与纠葛在光怪陆离中将人的心灵世界撕开一个小口,于虚拟的异托邦中完成内心的自我重构。
《序曲》 ︳「广西山歌调」
《花妖》 ︳「时调」
《颠倒歌》 ︳「栽秧号子」
《画壁》 ︳「绣荷包调」
《画皮》 ︳「银纽丝调」
《静听》 ︳「闹五更调」
《路南柯》 ︳「没奈何调」
《罗刹海市》 ︳「靠山调」
《翩翩》 ︳「道情调」
《珠儿》 ︳「河北吹歌」
《未来的底片》 ︳「说书调」
但有假诗文,无假山歌,山歌乃民间性情之响。唱民间的歌,说民间的事。纵观中国传统音乐历史,是一部“一曲多变”的过程史,所有的产物都是中国人内心审美的本真追求。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流传演变中,遵循“同源共祖、曲调沿用、用中有变、变不离宗”的创作理念。十一首原创作品,十一段民间歌曲印象。线性旋律思维秉持自身的合头、合尾、加花、增值、减板、借字、变奏手法,在音色、节奏、律动、速度、动态、调性的共同作用之下,使中国传统音乐在流传、再创作中千变万化,这就是中国音乐的特色和神韵所在。
您好,本帖含有特定内容,请 回复 后再查看。
#免责声明#
本站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,该帖为网盘用户发布的网盘链接介绍帖,本文内所有链接指向的云盘网盘资源,其版权归版权方所有!其实际管理权为帖子发布者所有,本站无法操作相关资源。如您认为本站任何介绍帖侵犯了您的合法版权,请发送邮件 [email protected] 进行投诉,我们将在确认本文链接指向的资源存在侵权后,立即删除相关介绍帖子!
暂无评论